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對*語文課堂進行評價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如何對*語文課堂進行評價 ?
一、課堂評價要自然真誠,隨機應變 ?
教育需要賞識,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通常我們多采取贊賞、激勵性的評價,這有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上進心。但是同樣一個“好”字,可以說得平平淡淡,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滿懷激情,讓人感受到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賞。教師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diào)、鼓勵的言辭、友善的微笑,營造一個充滿關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品嘗到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受到期待的幸福。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堂評價,老師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師的評價語言要發(fā)自內(nèi)心,以真情動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達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
同時教師的評價語言應該隨機應變,讓學生愛聽、想聽、百聽不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可以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評價語中。而教師要做到旁征博引,功夫在平時,必須加強知識的積累,博覽群書,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許多名師非常注重錘煉的課堂教學評價語,他們的評價語往往是妙語連珠,妙趣橫生,讓學生在受到贊譽的同時,又學習了知識,懂得了道理。 ?
二、評價要創(chuàng)新多變,有效激勵 ?
課堂評價包括語言評價和動作行為評價等。充滿機智的評價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更能使課堂妙趣橫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語言評價外,情感激勵和動作行為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方式。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地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chǎn)生心與心的互動。 ?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主陣地,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傳播知識,培養(yǎng)能力,更是傳遞人的情感、生命的脈動。在教學中運用評價應以事實為依據(jù),善用語言,激發(fā)學生長久的、內(nèi)在的積極性,善于發(fā)現(xiàn)值得鼓勵的地方,避免廉價的表揚,不能毫無根據(jù)地妄加評價。 ?
激勵性言語評價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評價方式,目的是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鼓起學生的力量和勇氣,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因而課堂評價語言不僅要做到準確、及時、具體,而且要具有激勵性。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小鎮(zhèn)的早晨》一課時,一位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學生舉了手,并能聲音響亮的讀了一段話,我及時給予了評價:“你很勇敢,能大膽的站起來讀書,我們希望能經(jīng)常聽到你響亮的讀書聲?!蔽矣纸辛艘晃焕首x能力較強的學生讀了這一段話。我給他的評價是:“你的聲音真好聽,可以當播音員了,希望你繼續(xù)努力?!闭n堂上教師具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但回答問題的學生直接得到鼓勵,而且其他學生也會躍躍欲試,這樣的評價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自己學習的狀況,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標,也感受到了老師關懷后的溫暖。 ?
三、評價要因人而異,注重針對性 ?
教師要遵循嚴謹審慎、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針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評價,做到既不傷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讓學生能揚長避短、發(fā)展特長、張揚個性。因此教師更多的是把評價活動當作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功給予充分的欣賞和激勵。評價應根據(jù)所評對象選擇合適的語言,高年級語言豐富優(yōu)美,而低年級語言則簡潔明確。 ?
如我在教學第九冊《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時,當講到*一個自然段:“‘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一句話時,我有意識地請了一位平時學習不夠認真的學生讀了這句話。一開始,他讀得結結巴巴的,我及時指導了他,這樣連續(xù)讀了好幾次,直到讀得較好時,我又給予了評價:“這次你讀得真好,只要你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懂了嗎?”這位學生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這樣的評價親切、自然,再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又講明了道理,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需要。 ?
四、評價要關注個體差異,雪中送炭 ?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钡灿邢薅?,在評價上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也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對于那些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每當他們表現(xiàn)出一點進步的跡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聽講認真,答對了一個簡單問題等都應該大力表揚,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那些思維敏捷、學習基礎好的優(yōu)生,則要慎重表揚。對于表現(xiàn)平平的中等生,教師應以敏銳的目光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適時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師的表揚才能顯得“物有所值”,學生也才能加倍珍惜。教學評價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水平基礎上發(fā)展,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 ?
一、以適度性為原則,以準確得體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
所謂適度性原則,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信息量適中、評價尺度準確合理,以真誠、自然、恰當、柔和的語氣對學生開展及時、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問題。另外,因為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眼神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表情、動作和眼神都要恰到好處地配合評價語言,將口頭評價語言與肢體評價語言相結合,采取學生互評、師生互評及自評等多種方式。 ?
二、以差別性為原則,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
所謂差異性原則,即對于不同類別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評價語言。一般情況下按照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可以將所有學生分為學習優(yōu)異者、普通者和困難者三大類。差異性原則要求對待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語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良性發(fā)展。例如,對待學習優(yōu)異者,要利用評價語言進行有利的引導,從而激發(fā)學習優(yōu)異者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這樣的肯定和循循善誘會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并引導他繼續(xù)思考這個問題。學習普通者占據(jù)大多數(shù),學習積極性不強,但提高的潛力巨大。對于這部分學生,語文教師要做挖掘者,在他們回答正確的時候給予肯定和欣賞,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對待學習困難者,則要多激勵,逐漸消除語文對他們造成的心理障礙,吸引和引領他們領悟語文的魅力,并把學習語文當做是一種興趣而不是一個障礙。 ?
三、評價語言要具有引導性 ?
馬卡連柯曾說:“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多提出鑒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教師的評價,不只停留于表層的簡單肯定,而是指出錯在哪里,好在何處。評價語要同教學意圖結合得相當緊密?!笨梢娊處煱l(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有偏差時,應該及時抓住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因勢利導,使他們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如有的學生表達時,由于緊張或一時語塞或說錯時,老師說:“別急,再想想,你一定會說好!”“你讀得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一點點就更好了?!薄白x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不信,你試一試!”我在講授《海底世界》一課時,讓學生讀課文中寫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的文字,一個學生用非常平直、響亮的聲音大聲朗讀,我微笑著悄悄地說:“噢,你那么讀,小動物們會被嚇跑的。你再讀一次,把它們都引回來吧?!边@樣的評價客觀地指出了學生不足,使得學生的第二次朗讀十分到位精彩。 ?
四、評價語言要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
美國學者卡耐基曾指出:使一個人發(fā)揮*能力的方法是贊賞與鼓勵。在課堂中,學生除了有渴望被認同、被贊賞的內(nèi)心需要以外,還需要從教師那兒得到尊重、寬容和教誨。教師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孩子的價值觀理解孩子,把話說到孩子的心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除了具有激勵性以外,還應該飽含評價者個人的情感體驗和情感關注,以富有真情的評價。 ?
五、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應該適時、適當,富有人文性 ?
《語文課堂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最主要體現(xiàn)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承認個性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語言要靈活地運用延緩性和適時性原則,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人感受,為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給予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 ?
教師切忌用急切性的評價語言,抑制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應多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思維,展示自己的機會。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脑u價語言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苛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在表揚激勵的同時,用可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的同時,感受到濃濃的師愛,更得到向上的力量。讓我們用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為*語文教學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
*語文課堂個性化評價 ?
一、激發(fā)興趣,優(yōu)化課堂評價 ?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特的研究表明,自我評價是一個從外部評價到內(nèi)部評價逐步過渡、逐步內(nèi)化的過程。也就是說,人們往往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評價來知覺自己,然后做出相應的自我評價。如果外部評價不恰當,就會產(chǎn)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自我知覺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課堂上,學生的外部評價主要來自教師。因此,教師的評價十分關鍵。 ?
?
對學生的評價應遵循“激勵性原則”,用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結果不會是學生喪失信心厭惡學習。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多用激勵性評價引導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自豪感,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特別是對于語文這樣一門量大而內(nèi)涵豐富的母語課程。很多學生回答問題時容易出現(xiàn)錯誤,這時教師進行評價,決不能草率地否定學生,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記得一位語文老師在課堂提問學生:“同學們,冬天的雪慢慢融化了,形成了什么呢?”有的同學說:“雪融化了,變成了河水,流進了小河?!庇械恼f:“雪融化了,長成綠色的小草。”老師點頭贊許。這時,又一位同學回答說:“雪融化了,變成了春天。”這位老師沒有贊許,還要批評他,因為他的回答有些離題。許多教育者提到了這個故事,不無惋惜。這位同學的回答,應該說具備詩人的想象和情感,可惜那位老師沒有欣賞他。美國的威爾遜曾說:“冷漠就是*的殘忍?!睂和瘎?chuàng)造性的表達與富有激情性思考的冷漠,無異于冷水潑面。其實,學生敢于發(fā)言,就已經(jīng)開始走向成功了。我們應該堅持激勵性原則,多鼓勵孩子,同時可以有禮貌地指出并加以糾正。 ?
二、用最真摯的感情進行評價 ?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都有著豐富的個性特點,同時學生也是活潑好動,充滿生命活力的。而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講,他們不管是在生活經(jīng)驗,還是在情感世界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投入真摯的情感,不能夠真誠地對學生做出評價,那么,學生就無法感受教師對自己的期待。那么,也就不能夠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于語文教師來講,就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把自己最真摯的感情投入進來,讓學生在情感中受到熏陶,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啟發(fā)。 ?
具體來講,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來真正地對每一個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對每一個學生給予賞識,用自己的真心實意,來通過富有情感的激勵性語言,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個微笑來表達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而這樣的評價來源于教師的內(nèi)心深處,是教師的情感所在,所以很容易把學生的情感呼喚出來。 ?
對于學生的回答,如果回答得好,教師要做到及時的表揚和夸贊,告訴他說得很好,告訴他“你很會看文章”,告訴他“你的見解很有個性”。如果學生回答得不對,教師也不要用嚴厲的口氣批評學生,而是應該告訴學生,“你的回答很接近了”,告訴他再努力想想,我相信你能行的。這樣一來,回答錯誤的學生也不會難堪,回答正確的學生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愉悅。 ?
三、運用豐富且幽默的評價語言 ?
幽默始終是教師*的幫手,在*語文教學評價過程當中,采用豐富且幽默化的語言,能夠讓課堂充滿樂趣,學生也能夠在歡樂的氛圍中快樂學習。那么,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
*,適當?shù)剡\用肢體語言或者實物評價等方式來激勵學生。也就是說,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除了要有聲音之外,還可以通過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來進行。很多時候,教師的一個充滿無限希望的眼神,一個點頭微笑,對學生拍拍肩膀的鼓勵等,所表達出來的都是對學生的肯定和贊賞,更是對學生無限的關愛。這樣的方式,要比語言評價的方式來得更加有效,更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共鳴。當然,除此之外,對學生進行實物評價,也可以說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即便是小小的一顆星星,一朵小紅花,都蘊含著對學生無比的肯定,學生也能夠因此受到激勵。 ?
第二,教師如果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能夠使用風趣的語言,必然會讓學生在心里感受到放松和快樂,同時也有助于課堂氣氛的調(diào)動,讓課堂上時刻充滿著歡聲笑語。對于*生來講,在這樣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必然能夠感受到無比的放松和無比的親切。 ?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 ?
一、“廉價”式評價 ?
或許是出于對學生發(fā)言的尊重,或許是為了體現(xiàn)教師的人性關懷,每當學生答對了問題,我們的老師都慷慨拿出了賞識教育的法寶,一味地為學生叫好。誠然,學生確實需要沐浴賞識的雨露,一位偉人也說過“人是要被欣賞和信任的”。但是,物極必反,凡事過了頭就未必好。試想,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的稱贊,有誰會珍惜呢?曾記得一位語文教師在執(zhí)教《四季》時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們喜歡哪個季節(jié)?” 其中一個學生說:“我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可以游泳?!蹦俏唤處煵患偎妓鞯乇頁P學生“你真聰明”,其余學生聽了全是一臉不屑一顧的神色,有的學生甚至在小聲嘀咕:“這么簡單,我也會?!甭牭交锇閭兊淖h論,該生的臉紅了,頭悄悄地低了下去。此時,老師也感到評價語不準確。 ?
誠然,《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钡惨邢薅龋谠u價上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也要因人而異。對于那些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每當他們表現(xiàn)出一點進步的跡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聽講認真,答對了一個簡單問題等,都應該大力表揚,幫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那些思維敏捷、學習基礎好的優(yōu)生,則要慎表揚,要讓他們“跳一跳,摘到果子”時予以贊賞,這樣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對于表現(xiàn)平平的中等生,教師應以敏銳的目光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適時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師的表揚才能顯得“物有所值”,學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
二、“隨意”式評價 ?
一位語文教師上公開課時指名一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讀錯了兩個字,漏掉了好幾個字,不知是老師沒認真聽還是不了解評價朗讀的標準,竟然表揚該生說:“讀得真好!”全場一片嘩然!連最起碼“讀得正確”的要求都沒達到,真不知該生讀得“好”在何處。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隨意式”評價,對學生朗讀不加以認真傾聽就胡亂加以評價,對學生的發(fā)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勵,看似尊重學生的發(fā)言,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負責任。 ?
我想 ,學會傾聽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只有善于傾聽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善于傾聽的學生?!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1~2年級學生“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作為教師,要為學生作出表率,只有耐心認真聽學生讀書、發(fā)言、提問,才能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
只有認真傾聽,才能了解學生學情,對教案作出及時適當調(diào)整,實現(xiàn)教學目標*化;只有認真傾聽,才能捕捉到課堂上稍縱即逝的寶貴生成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探討,擦出智慧的火花。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fā)靈光。一位教師教學《赤壁之戰(zhàn)》,學生把“船帆”讀成“帆船”,教師聽出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船帆”與“帆船”之辯,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情緒高漲,通過辯論,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
三、“功利性”評價 ?
激勵性評價是課堂調(diào)控的一種手段,可以借助一定工具,如小紅花、智慧星,諸如此類。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開展一些“拿紅花”“摘智慧果”之類的活動,的確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渲染出活潑的課堂氣氛。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長久保持,學生會把學習目標置之腦后不顧,只在乎眼前的獎勵,甚至把獎勵當作學習目標,轉移學習興趣。久 ?
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功利心理,即答對了問題就想得到獎勵,得到了獎勵就可以“高枕無憂”,心安理得地去玩了。在筆者的課堂上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現(xiàn)象:一些孩子得到了老師的“拼音果”或“智慧星”,就在座位上用手摸,用彩筆涂畫,反復粘貼,全然不顧接下來該學習什么。這一結果顯然與老師的初衷相悖。 ?
我們知道,追求評價的*效益,讓被評價者*程度接受評價結果,從而讓評價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但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本身內(nèi)在的興趣是學習*動力。所以,獎勵學生*的辦法就是真誠的評價語。學生在教師真誠的贊美下,從從容容地學習,踏踏實實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對話,自然而然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學習也就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和快樂的源泉 ?
四、“一言堂”式評價 ?
一些教師總認為讓生生互評,學生語言表述不準確,或因學生不會評價,要花時間引導,索性就取消了,這樣課堂教學評價就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表現(xiàn)怎樣全由老師一人說了算。這種現(xiàn)象在低年級尤為普遍,這樣的評價缺乏公正性、客觀性、全面性。 ?
我認為,自我評價明方向,他人評價促發(fā)展?!皩嵤┱Z文評價,應注意評價主體多元──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習之間互相評價以及家長參與評價,尤其要重視學生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自我認識以及日后的自我設計和自我完善?!? ?
要重視發(fā)揮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在評價中的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對自己的學習進展作出判斷,既看到成績,體驗成功的快樂,也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不足,明確努力方向。而“生生互評”的過程最能體現(xiàn)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的過程。他們在互評中能找到別人的長處或短處,從而互相啟迪,互相借鑒,共同發(fā)展。在評價他人時,學生也更好地認識了自我,這是“師生評”難以收到的效果。更主要的是這一過程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評價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
五、“武斷性”評價 ?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里,有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 還沒有回答完,就終止學生回答,而教師自己概括出答案,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確,課堂教學評價要即時,但語文的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個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同一篇文章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感悟,當學生的看法有分歧時,如果以即時評價來結束,就會顯得片面、草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學生也就無法獲得真知灼見。 ?
課堂教學以即時評價為主,適時使用延緩評價。當學生在討論交流時,不要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新知、獲取新知的時間。要鼓勵和賞識學生針對學習內(nèi)容發(fā)表獨到見解,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新的發(fā)展。如一位教師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他給了學生這樣一個發(fā)散思維話題:“學了這則寓言有什么收獲?”有的學生說:“我認為烏鴉太傻了?!庇械恼f:“我們不能像烏鴉那樣愛聽好話,會上當受騙?!庇械恼f:“我喜歡狐貍,因為它很聰明?!? ?
顯而易見,前兩個答案是正確的,但這位老師沒有馬上評價誰是誰非,而是微笑著走到學生中間說:“你們還有不同意見嗎?”當他發(fā)現(xiàn)還有部分同學贊成第三種觀點時,教師一愣,然后引導學生就第三種觀點展開討論,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師才評價:“這只狐貍是很聰明,但聰明不能用來騙人,做壞事……”在這里延緩評價,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回答都折射出個性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