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與人文交流的綜合性訓練,那么如何上好*語文作文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如何上好*語文作文 ?
一、精心做好作文課前的指導 ?
為使*作文課收到實校,教師可把課前指導納入作文指導范圍,力求在課前讓學生備好材料、備好語言、備好寫法。可以根據學生選材能力欠缺的實際,在課前引導他們回憶生活,梳理材料,并通過剖析、比較、篩選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定好寫作材料。 ?
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材料的比較和權衡,進而選出合適的材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了材料,還需要通過思維加工,將思維畫面轉移成語言文字,這個過程,學生即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在引導學生選擇材料的同時,讓其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根據習作要求確定閱讀的范圍,保證學生能精力集中地閱讀,邊讀邊摘記好詞佳句,確保閱讀的效果。教材上作文和閱讀是同步的,為使讀寫有機結合,使材料中的讀寫知識點得以落實,教師要在引導確定材料、學好語言的同時,教給學生寫作有方法,使其語言得到豐富積累,并內化為能力。 ?
二、選擇重點進行點化 ?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的作文指導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根據*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依據作文具體要求,擇重點,抓難點,重在點化,以使作文課堂指導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在作文指導中,情感的誘發(fā)很重要。對于學生已作好材料選擇的作文題目,教師可設導語,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形成“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動態(tài)心境,產生寫作的欲望。為使讀寫有機結合,強化讀寫效果,教師要在課前引導中定好材料,指導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相關寫作要求,待學生略感困難時引導復習范文,遷移寫法,進而寫作。 ?
對學生缺乏某一方面素材的作文題目,教師在課前可不作材料定向,在課堂指導時,要先提出習作要求,讓學生根據文題自選材料作文。待他們無米之炊使再開展活動,引導觀察,從而喚起注意,暗示其仔細觀察,以提高觀察效果,強化觀察感受。每篇作文,學生總會遇到難以掌握的寫作知識點,根據以往經驗,準確把握其難點,通過指導,超前控制,點化難點,幫助突破,可有效地提高作文指導效果。為提高作文指導的針對性,課前可讓學生根據習作要求試作,教師綜合初稿情況,找出共性問題,從而有的放矢,點化弱點,以評代導,評導結合,以強化效果。對要求較高、結構復雜的作文,可將大作文分解成為幾篇小作文,讓學生課前寫好片段,課上引導根據大作文要求綴成篇,作好整體點化。 ?
三、寫作后存在問題的矯正 ?
由于*生水平能力有限,特別是作文能力參差不齊,每次作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為保證作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用瀏覽、批閱、批讀等方法及時反饋,全面了解學生習作情況,準確把握習作問題,從而進行矯正和補償,使每次作文訓練到位,力求每個學生都達標。 ?
每次作文后,如果有三五個學生寫作得不理想,這是正常的,為對每個學生負責,教師必須指導其認真修改,以致復作。一般來說,如果這三五個學生是差生,他們對作文不喜歡或厭惡,如果教師以作文不佳為借口對其進行批評,會增加他們寫作的心理負擔。教師可以以激發(fā)興趣為出發(fā)點,對他們采取個別談話的方式進行習作后的輔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給予贊揚,讓其享受樂趣,激發(fā)其寫作興趣和積極性。 ?
如果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習作達不到要求,則應采取集體評導法進行輔導。要根據習作要求和學生習作情況,找出共性問題,探究其原因,制定評定計劃。選擇一篇優(yōu)秀習作加以潤飾,再設計一篇劣作,引導學生進行優(yōu)劣對比,探究其原因,尋求寫法,探究改法,并共同修改劣作,*讓學生修改或復作。如果學生的習作中只是一兩個片段存在共性問題,可進行片段評導,不用全文參與。矯正補償可以因學生作文的實際而臨時確定,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超前控制,對習作要求較高較多的作文,可分步提出要求,通過幾次矯正而達到寫作目的。 ?
怎么上好*語文作文課 ?
一、注重平時積累 ?
注重平時的材料積累,積淀知識底蘊,是通向寫作的重要途徑。“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它常出現于很多課文的積累練習中,要求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名言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的同時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為以后的寫作作好鋪墊。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在遇到優(yōu)美的詞句時可摘抄下來,以便運用到日后的習作中。這樣學生既可豐富知識,又可開闊視野,更可積累寫作素材。 ?
堅持寫日記是學生積累材料的又一極佳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看法和見解都記在日記本上。學生有了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
二、善于觀察生活 ?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應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生在寫作文時常覺得無話可說。我就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到大千世界中去欣賞。學生們在大千世界中,容易激發(fā)寫作興趣,覺得生活中處處有素材,大自然中處處有美景,人間處處有真情。他們常常被真實、具體、形象的東西所感化,從而極大地愉悅身心,獲得對周圍世界許多新鮮美好的印象。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父母時,可先引導學生說說父母的外貌,說說他們?yōu)榱思彝ピ鯓有燎诟冻觯瑸榱俗优绾尾挥嫶鷥r,為了事業(yè)怎樣忘我工作,從而升華到學生對普天下父母的勤勞和愛心的理解和尊敬。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有話可說,從而增強寫作信心,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
三、富有真情實感 ?
新課標把“真情實感”作為*生習作的一個重要要求,并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從*作文來看,真情實感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
1、內容要真實 ?
讓學生寫感興趣的、印象最深的見聞和經歷。 ?
2、感受要真實 ?
讓學生寫對生活的所思所想,而不是套作文,或把別人的好作文“克隆”過來。 ?
3、感情要真摯 ?
文中對身邊客觀事物所表達的心情,必須伴隨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字里行間流露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感情,而不是筆是心非的、虛情假意的感情。遺憾的是,現在*作文中編造事實、虛情假意、照搬照抄、套話連篇的現象突出。虛假作文不但會影響學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真性情,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
四、方法要適當 ?
敘述是把一件事按時間順序或者事物的發(fā)展順序說完整,描寫是把事物寫得形象逼真,議論是對事件的看法和主張,修辭則是如何把要寫的事物寫得更生動、更活靈活現。*作文運用的主要表達方式就是敘述,但是在訓練他們說話和寫作的時候也要教會他們適當地運用描寫和議論等表達方式,以及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這樣的習作才會有血有肉,才會更生動形象,才會有色彩,更能感染人,更有分量。 ?
五、訓練應有素 ?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階段目標部分,*學段稱為“寫話”,其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二,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第三,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第二學段稱之為“習作”,其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第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第三,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第四,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
第五,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第六,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第七,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第八,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第三學段仍稱為“習作”,其要求是:*,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第二,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第三,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第四,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第五,能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第六,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書寫規(guī)范、整潔;第七,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
怎樣上好*語文作文課 ?
一、培養(yǎng)興趣,寫真情實感 ?
興趣是*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fā),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于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歷過的美好時光。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涌動、激情蕩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tài)下,才會煥發(fā)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升華。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 ?
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才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作文的內容來源生活,并用語言文字把生活體驗表達出來。要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就必須以他們的學習,生活為起點,為中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驗生活,豐富他們的感受。為此,我在讓學生寫作文之前,有目的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帶學生參觀訪問,組織班會,讓學生去野外觀察游戲,從而擴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
二、日積月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
?
學生不會觀察,對常見的事物熟視無睹,就不會描寫對本來熟悉的東西,描寫不出特征來。盡力讓學生自己寫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確的寫作步驟進行老師作一些指導,例如幫助審題,確定寫作體裁范疇,引領寫作思路,喚起記憶,提出寫作要求等。然后留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要讓學生耐心細致,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完成作文。讓學生先列出寫作提綱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先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叫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示范口述,教師亦口頭指導修改。 ?
寫作是一個日積月累慢慢進步的過程,僅靠課堂上或在學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夠,因而我們一定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和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只有在寫的體驗中,才能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量,提升他們的思維程度。在作文之前讓學生先進行些作材料的選擇,把學生帶入社會,帶進自然,讓他們走進市場,走進商場,進行一些交往購物的活動。讓他們在山坡上,田野里活動。采集,喂螞蟻,捉蜻蜓。激發(fā)生活的情趣,回到課堂,把經過情感說出來,按說的寫出來,寫出活生生的生活,由于我們沒有養(yǎng)成觀察習慣,沒有觀察而使很多好的素材從身邊溜走。因此,教師要跟據每次習作和練筆的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 ?
三、體驗成功,多寫片段,多記日記 ?
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在布置作文時,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大膽的嘗試,如重大節(jié)假日或假期布置勞技作業(yè)和體育作業(yè),做小制作、小實驗、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學會一種運動等,然后找好朋友合作辦一份手抄報。手抄報既要有在廣泛閱讀中摘取的精悍文章,又要有反映各自假期生活的文章。到學校后進行優(yōu)秀小制作與小發(fā)明展評活動,舉辦手抄報展覽,這樣一來就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在動手的過程中,他們要思索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敗的教訓,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們的生活閱歷還豐富了寫作素材。一般地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學生平時可以進行多練筆,多記日記。 ?
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用心去體驗他們的情感,善于激發(fā)學生寫作激情,讓學生的情感如潮水般奔涌。當學生在作文中遇到困難時,我就給予引導和幫助,給他們從鼓勵和激勵;當學生在作文中并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時,我為他們的每點進步,每一次成功而喜悅,為他們喝彩。調動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莫過于使學生的寫作得到認可,這時,他的寫作欲會不斷膨脹,即使老師不做要求,他都會主動寫,因此,我在進行作文評改時,注重對學生的肯定,通過教師熱情,真誠的賞識,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從而激勵他們更上一層樓,不斷提高作文的能力。 ?
上好*語文作文課的策略 ?
一、營造一種氛圍——自由、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 ?
在新課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寫作知識和能力的達成,更要關注寫作過程,情感態(tài)度。鑒于此,營造一個自由、寬松、愉悅、和諧的寫作課堂氛圍,便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地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擴散。上文談到,當前作文因“應題”,“應體”,“應命”,“應法”,“應套”“應試”,使學生感到束縛,拘泥違心,無奈尷尬?!缎抡n標》關于寫作的基本理念是:“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北局拔沂謱懳业目凇本?,《新課標》的*學段的目標中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就隱含著自由表達的意思。第三學段:“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彼晕覀冏寣W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無拘無束的馳騁思維。 ?
例如在教*一節(jié)實驗作文課《燒不壞的手帕》時,打破要求學生對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的觀察和寫作的常規(guī),毫不限制地讓學生觀察、想象,可以寫實驗的過程,也可以想象成童話故事,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書信、詩歌,甚至允許學生將其過程做成實驗記錄。結果表明,掙脫束縛的學生興趣盎然,角度眾多,形式豐富,寫出了許多極富創(chuàng)意的課堂習作。 ?
(2)少一些寫實,多一些想象。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個經過夸張和變形的世界,他們的思維常有很強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對所見的事物都帶上主觀色彩。他們喜歡動畫片,喜歡聽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也如上文提到的教例,在寫實性作文課《燒不壞的手帕》中,我特意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把它當作生活中發(fā)生的一次嚴重的火災事故,把實驗過程寫成一則童話故事,讓學生將自己充當故事中的人物。這樣,讓學生的情感參與了,有效地加強了課堂的想象氛圍,使學生在更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下寫作,效果自然會好。 ?
(3)少一些技巧,多一些漫談。淡化技巧訓練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缎抡n標》強調了:“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可見對學生情感和素材內容的積累又是非常重視。該如何做?那便是更少一些技巧的訓練,更多一些隨筆式的漫讀,讓學生從生活中挖掘素材。 ?
(4)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童真?!缎抡n標》中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如在一次給*學生上作文課,要求學生談談“賴床”的話題,學生居然會非常樂意。一個學生說到“被窩里暖烘烘的,可舒服了”,其余學生會心地微笑了,他繼續(xù)說:“媽媽喊我起床,掀我的棉被,打我的小屁股,還說要脫我的小褲頭……”由此可見,多一些童真,多一些爛漫,多一些幼稚,少一些說教,少一些立意,少一些嚴肅,會讓課堂增色不少,還會讓作文光彩許多。 ?
二、創(chuàng)造一個話題——激發(fā)表達的欲望 ?
不想寫,沒內容可寫,是當前困擾作文課的一個突出問題?!缎抡n標》提出“對寫話有興趣”,“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從這些表述不難看出,它強調了表達的興趣和欲望。 ?
(1)關注學生興趣的焦點,提高表達的興趣。有了共同的興趣,學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孩子一起玩,共同的興趣越多話題越多。如同樣是寫一件事,教師如果把話題限定在“洗衣服”或“洗碗”之類的老套話題,學生肯定不會太有興趣;但如果教師創(chuàng)造的話題是“學游泳”或“學滑冰”的話,學生興趣就會提高一些了;但若話題是看動畫片的話,那一定是人人都想發(fā)言的了。 ?
(2)撫摸摸孩子情感的軟骨,強化表達的沖動。學生是人,也有豐富的思想感情,當他們的情感被激活時,比我們成人更容易沖動,更容易形于色。他們或淚流滿面,或喜笑顏開,或憂傷失望,或振奮自信。這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適當的氛圍(情境)和話題。 ?
三、緊抓一個重點——喚起并積累學生對寫作對象的細膩體驗和獨特感受 ?
《新課標》非常強調學生的自主感悟和獨特體驗,*階段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所謂的“自己”,可以理解為獨特,也可以理解為專屬自己個人的。第二階段提出“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第三階段則提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感情真實”。從這么多的表述中,我們可以說,突出獨特的“我”字,是*作文課的重點中之重點。 ?
(1)提醒生活,培養(yǎng)情感的感受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個人都在生活,但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差異極大。同樣是城市的公共汽車,有學生發(fā)出“你真方便”的贊嘆,有學生發(fā)出“你真擁擠”的牢騷,有學生希望給公共汽車長上翅膀,有學生要給公共汽車穿上卡通的外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提醒孩子們去關注生活,去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發(fā)展孩子們的情感感受能力。 ?
(2)閱讀引導,豐富學生的體驗。閱讀是激發(fā)、培養(yǎng)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根據學生的成長階段,把握學生心理,選取學生最關心,最感興趣,最易于觸動心弦的內容,選擇學生能夠接受,樂于接受的作品形式,可以以一組文章的形成展開閱讀,重在情感感受的觸發(fā)積累,誘發(fā)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然后作相應的寫作。這樣讀寫互動,逐層深入。 ?
(3)擴大生活視野,積累豐富的素材。我們的*生,生活單調,往往是以學校生活為中心,以睡覺和吃飯為基本要點,這成為情感單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擴大生活視野,對增加豐富的寫作素材和感悟內容有著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