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如何輔助語文教學?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普及,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通信技術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鄉(xiāng)下孩子提供了更大、更新奇的學習空間、學習方式,今天,樸新小編給大家?guī)碚Z文教學方法。 ?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一 ?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對于*生來說,由于情感體驗、知識積累以及閱讀能力等的限制,文章中的語言文字,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多媒體技術可將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通過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變成集聲、文、圖、形于一體的畫面圖式,為學生提供多彩的認識途徑,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
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悟文章的感情,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在教授《九色鹿》這節(jié)課時,在課的開始,筆者首先放了一段九色鹿的錄像片,學生親眼目睹了雙角潔白如雪,身上有九種鮮艷的毛色的九色鹿在森林中奔跑的情景?!巴瑢W們,你們喜歡九色鹿嗎?”用錄像的形式激發(fā)情趣,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情境,帶著他們來到了美麗的大森林,通過電腦演示,讓學生了解體會九色鹿的美麗可愛。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課文描寫的情境。接著開始提問:“你能讀出九色鹿的美麗可愛嗎?”在飽滿熱烈的情緒中,一只只手舉得高高的,學習已成為學生的自我需要,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學習內容 ?
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閱讀各類課外書籍,同時深化課內知識。這就要借助多媒體課件存儲量大、功能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 ?
在教授《航天飛機》這篇課文時,學生要真切理解課文內容會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事先搜集有關航天飛機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建立一個資料庫,上課時讓學生根據(jù)閱讀需要提取相關的資料,這樣就能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比如航天飛機的歷史、航天飛機如何升空,航天飛機如何降落,在太空中它又是怎樣發(fā)射和回收人造衛(wèi)星的。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供有關航天飛機的科學資料,既能幫助學生深切理解課文描述的內容,又能豐富*生的航天科技知識。這些多媒體制作的閱讀資料,既配有聲情并茂的朗讀,又有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能極大地提高*生的閱讀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 ?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二 ?
依據(jù)不同的學段,靈活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 ?
*、二學段:直觀生動,對學生有吸引力,突出童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钡拇_,如果不能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又何談教學效果呢?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同學,他們對事物保持注意的時間很短,喜歡直觀生動色彩鮮明的東西。以識字和寫字教學為例,我們可以用動畫視頻演示難寫字的筆順和寫法,用五顏六色的智慧樹結出生字果子,讓學生“摘果子”認字。用這樣富有童趣的方式將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
第三學段:適時適量,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進入第三學段的學生,年齡一般都在10周歲以上,他們在心理和認知方面逐漸表現(xiàn)出與前兩個學段不同的特征。那么我們在應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注意適時、適量的問題。不能只想著如何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比如說在教學一篇內容很簡簡單的文章時,如果我們利用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教師引導等方式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再費時費力地做課件,找資源了。
多形式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綜合業(yè)務水平 ?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認知水平。在教師計算機培訓中,教師們已經(jīng)獲得了有關電腦及網(wǎng)絡方面的操作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各種教育信息網(wǎng)站,進行理論學習,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先進教師的成功經(jīng)驗等等。在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可以通過瀏覽相關的教育網(wǎng)站,查閱資料,虛心學習,很多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
觀摩案例,獲取直接經(jīng)驗。在各個學校,都有遠程教育提供的小班教學光盤可供參考,還可以登陸遠教資源網(wǎng)站,查找經(jīng)驗性的教案和各種習題等。觀摩小班教學,可以拓寬教學思路,從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久而久之,教師設計教學的路子寬了,形式多了,方法好了,教學質量自然隨之提升。 ?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三 ?
激活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就是“全憑教師一張嘴”,單靠教師單向傳遞教學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窒息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辟地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圖,培養(yǎng)了旺盛的求知欲,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边\用多媒體手段輔助語文教學,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在于:多媒體信息技術能把文章內容更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
圖、文結合突破語文教學難點 ?
語文課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有些內容學生不易接受。如果在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xiàn)象,在短時間內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內容的難點,掌握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階段詩歌教學為例,詩是抒發(fā)詩人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古詩中的意境,如果只依靠教師語言的描述是不夠的,如果借助多媒體圖、聲、文配合,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理解力,教學中的難點有時就會迎刃而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
給了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
我們傳統(tǒng)的封閉式教學,上課了才向學生公布教學內容,教學的起點從零開始,學生時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要求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學習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多媒體信息技術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師生互動的平臺,課前我們可先向學生公布教學內容,學生事先可通過查找資料、搜集信息,預習新課,對新授教學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如我們的作文教學,事先擬題,給學生1至2周的準備時間,鼓勵他們借助網(wǎng)絡這個平臺與其他同學討論、交流,站在不同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構思。真正作文時學生文思泉涌、儲備豐厚、有話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