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就好像人的影子一樣每天與人相隨,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時時刻刻都體驗到它的存在,它給我們的心理和生理上帶來的變化。許多人都會在情緒沖動時做出許多使自己后悔的事情來。因此,學會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種有教養(yǎng)和成熟的表現(xiàn)。那么,怎樣控制情緒呢?
?
?
沖動的情緒是一種無力的情緒,也是極具破壞力的情緒。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卻常常會因為小事而大動干戈,既破壞了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又破壞了人和人之間的團結。這些都是不理智的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沖動是一種行為缺陷,它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突然爆發(fā)、缺乏理智而帶有盲目性,對后果缺乏清醒認識的行為。研究表明,沖動時靠激情推動的,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其行為缺乏意識的能動調節(jié)作用,因而常表現(xiàn)為感情用事、魯莽行事,既不對行為的目的做出清醒的思考,也不對實施行為的可能性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更不會對行為的不良后果做出理性的評估和認識。結果就會在事后追悔莫及,甚至釀成大錯、終生遺憾。
?
伊凡四世是個富有才智、英明能干的人,在沙皇俄國的開國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另一方面,他生長在階級斗爭和統(tǒng)治集團內部斗爭及其復雜的環(huán)境中,自幼養(yǎng)成了意志堅強和冷酷無情的性格,有著很強的猜忌心理,好激動,而且行事很殘忍。他被人稱為“雷帝”(“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一次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長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別的驚駭和恐怖。
?
那天,太子伊凡的妻子葉蓮娜在自由村一間有暖氣的房間里,坐在一條長凳上,因為太熱而只穿了一件薄裙。按當時的觀念,宮中的女人穿衣服至少要三件才算著裝整齊。恰巧沙皇從這間房間經過,他看見兒媳衣著有失體統(tǒng),便怒氣沖沖地跑過去,毫不顧惜葉蓮娜已有身孕,舉手就是一頓痛打。結果葉蓮娜因挨打受驚而流產了。
?
?
太子伊凡回來后,跑到父皇面前大發(fā)雷霆。沙皇豈能忍受兒子的無禮,他虎威大發(fā),罵兒子是“可恥的叛徒”,氣急敗壞地從寶座上跳下來,舉起鐵手杖朝兒子亂刺。一陣暴打后,太子伊凡的肩膀和頭部被刺傷。太陽穴上也被刺了一個洞,鮮血直流,一下子栽倒在地上。此時的沙皇驚呆了,拿著沾滿血跡的手杖愣在一旁,似乎這一切都是別人干的。忽然他醒悟過來,猛地伏在兒子身上,不停地吻著兒子那已經灰白的臉,但兒子已經兩眼翻白,鮮血不停地從傷口中涌出。沙皇掏出手帕捂住傷口想止血,卻怎么也止不住。他驚慌失措,絕望地慘叫:“天啊,我殺死了自己的兒子,我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不一會,侍從們端著水盆,拿著繃帶紛紛跑來。一位御醫(yī)仔細地堅持太子伊凡后,鄭重其事地搖了搖頭,太子要害部位失血過多,已無生還希望了。
?
我行我素慣了,容不得別人半點冒犯而偏偏遇到抵觸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沖動。這個時候的情況很容易走向極端,硬上蠻干,誰也阻止不了。沙皇伊凡四世正是因為平時對于自己情緒的不加克制,極力縱容,所以才會釀成*的慘劇。沙皇的慘劇離我們并不遙遠,他的故事在我們身邊同樣地上演著。
?
人們之所以容易沖動,就是因為生活并不會一番風順。當事不遂人愿的時候,人自然會感到惱火,而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爆發(fā),這就是所謂的“發(fā)脾氣”,也是沖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發(fā)脾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無可避免的行為,因為人生總不能事事如意。但是發(fā)脾氣也應該有個度,有個底線的。
?
不善于控制自己脾氣的人常常會任由自己的沖動,不考慮時間、場合、對象,胡亂地發(fā)脾氣,不僅給自己招惹了更多的麻煩,得罪了人,還會因此失去朋友、家人等不良后果。但是善于利用理性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雖然也會脾氣暴躁,但是卻會考慮到很多因素,不會因為一時沖動而破壞人際間的和諧。
?
當生活壓力大時,心中壓抑時,可以適當?shù)匕l(fā)發(fā)脾氣,這樣可以減輕壓力,使身體輕松,排除體內的毒素,從而也有利于人際溝通的開展。但是,發(fā)脾氣也是雙刃劍,恰到好處時有利身體,超過了底線則不僅影響到身體健康,而且還會破壞人際間的和諧。因此,發(fā)脾氣一定要堅持做到無害于他人,有弛有度的原則。我們要謹記,哪怕我們再沖動,也要保持理性的思維,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因為沖動而做出后悔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