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網(wǎng)合作機構 > 培訓機構 >

廣州特種行業(yè)培訓網(wǎng)

歡迎您!
朋友圈

全國統(tǒng)一學習專線 9:00-21:00

位置:培訓資訊 > 驅動橋殼的焊接方案及設計

驅動橋殼的焊接方案及設計

日期:2008-10-21 00:00:00     瀏覽:238    來源:廣州特種行業(yè)培訓網(wǎng)

原作者:鄭州工程機械制造廠 劉雙霞 蘇秀梅 鄭州* 郭瑞琴

論文摘要】通過對輪式裝載機驅動橋殼幾種焊接結構和工節(jié)特點對比分析,介紹了驅動橋受力狀況應力分布和計算,探討了零部件的合理設計,從而確定驅動橋殼的*設計方案。

驅動橋是輪式裝載機傳動系統(tǒng)的重要部件之一,而橋殼又是組成驅橋最關鍵的零件。

    1 早期的驅動橋殼結構

    早期的裝載機驅運輸動橋結構如圖1所示。橋殼5和支承軸2通過螺栓連接,同時橋殼法蘭還為連接板,安裝行車制動器。橋殼和支承軸因較大的法蘭盤而使其重量大、加工量大、因而加工成本高。橋殼鑄件在法蘭與圓截面的交接處,因為壁厚不均勻,使得金屬液冷卻固化速度不一致,兩端大法塵阻礙殼體的自由收縮,幫在圓角過度處易形成鑄造缺陷,從而極大地影響橋殼的強度。使用過程中,有從該處斷裂的實例。受結構及使用限制,鑄造缺陷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造成質量不穩(wěn)定。因此,根據(jù)零件的合理設計原則,對具有橫截面尺寸突變或形狀復雜的構件,應設法改用簡單的組合或焊接。

 

1.輪邊減不速器
2.支承軸
3.制動器
4.制動器連板
5.橋殼
6.主傳動總成

    2 焊接方案及工藝特點

    用焊接的方式把橋殼,支承軸,制動器連接板2a、b同一類*、第二方案;圖2c為第二類,以制動器連接板為孔,橋殼、支承軸為軸的焊接形式;圖2d為第三類,以橋殼為軸,支承軸為孔的焊接形式。

1.橋殼  2.支承軸  3.制動器連接板  
(a) *方案  (b)第二方案  ?第三方案(d)第四方案

     *方案、第二方案均以橋殼為孔,支承軸為軸,配合定位后用角焊縫或U形焊縫焊接,制動器連接板以角焊縫焊于橋殼上。該方案簡化了我廠早期驅動橋殼復雜笨重的結構,使鑄鍛件結構簡單,易澆鑄,易加工,成本低。軸、孔之間用緊配合定位,改善了單純由焊縫承受力矩的受力狀況。這兩種方案的區(qū)別在于軸,孔之間焊縫的焊接形成。前者為角焊縫焊接形式,加工工藝簡單;后者為U形坡口焊縫形式,其坡口焊接有足夠的疊合面,焊接牢固,且熔深大,熔敷效率高。焊接處面積較小,可避免熱量過多流失,保證焊接質量。其焊縫的承載能力較角焊縫增大冼多。從焊接工藝分析,*方案較第二方案更合理。故其余方案中軸、孔之間焊接均采用U形坡口。

    第三方案(圖2c)是橋殼、支承軸均為軸,分別與制動器連接板用U形坡口。軸、孔之間用緊配合。該方案軸、孔之間緊配合。用熱裝配的方法裝配時,制動器連接板的體積小,易加熱,便于裝配。但與此同時驅動橋橋殼的精度取決于三個零件,必然使累積誤差增大。要獲得同樣的精度,勢必要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承載焊縫兩條,連接三個零件,加工復雜,成本高,受力狀況不好,承載能力減弱。對制動器連接板與橋之間的焊縫不利。

   第四方案(圖2d)以支承軸為孔,橋殼為軸,U形焊縫連接,制動盤以角焊縫焊于支承軸上。該方案具有*方案的優(yōu)點,又無第三方案結構和工藝上的弊病,是一咱較為理想的方案。

   由此可見,*、第四種為優(yōu)選方案。

   3 驅動橋受力狀況與應力分布

   驅動橋受力狀況簡圖及彎矩圖見圖3。

   由受力簡圖呆以看出,從輪胎中心到安裝座與車架連接處,其合成應力是逐步增大的。所以,根據(jù)其受力特點,也要求橋殼截面的模數(shù)隨之增大。

   *方案(圖2a)中,焊縫左右側均為圓環(huán)截面,設左側為A—A截面,右側面為B—B截面。

   截面模數(shù)W=(π(D4-d4))/32D,因直徑D1=D2,d12,故WA>WB,合成應力δ=M/W,焊縫左右側WA≈WB,故δAB。

   從圖3彎矩圖也可以撲看出其合成應力δAB。

   由此可看出,截面模數(shù)隨著合成應力的逐步增大而變小,其截面面積的變化與橋殼受力變化及合成應力并不相符。強度負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之一,即危險截面是橋殼B截面。根據(jù)ZL50C裝載機具體數(shù)據(jù),按裝載機以*水增力鏟掘,翻斗受阻后,后輪離開地面工況較惡劣,經(jīng)計算驅動橋橋殼危險截面B截面的合成應力為:δA=182N/mm2。

   第四方案(圖2d)中,焊縫左側為圓環(huán)截面,設左側面為A—A截面,直徑D1,d1,截面模數(shù)W=(π(D4-d4))/32D。

   焊縫右側為圓環(huán)截面逐步過渡成橢圓形截面,橢圓形環(huán)截面呈放射形逐步增大,設右側面為B—B截面,以圓環(huán)截央與左側比較,因直徑D1=D2,d12,故WA>WB,合成應力δ=M/W,焊縫左右側WA≈WB,故δAB。

   從圖3彎矩圖也可以看出其合成應力δAB

   由此可以看出,其截面積的變化與橋殼受力變化及合成應力的逐步增大,其截面積的變化與橋殼受力變化及合成應力特點相符。強度負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由橋殼受力變化及合成應力特點相符。強度負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由橋殼移到鍛件支承軸截面A—A上,用上面同樣工況和同樣數(shù)據(jù)計算得支承A—A截面有合成應力為δA=169.62N/mm2。

   與*方案比較,同樣是危險截面而其合成應力卻較小,故安全系數(shù)大。

   綜上所述,兩種方案比較,第四種方案的結構設計符合橋軸的受力特點,其截面面積隨著合成應力的逐步提高而加大,且焊縫左右側直徑較*方案的直徑要大,強度會相應介高,安全系數(shù)較高,故第四方案為優(yōu)選方案。

如果本頁不是您要找的課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