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時間很長,得不到有效的休息
多數(shù)人都認為,只要刻苦就會有收獲,即使在疲勞的時候依然要堅持??墒瞧诘臅r候,思路變得不清晰,面對大量的知識,覺得很乏味,甚至失去興趣。
有時候,上課、以及自習容易走神,學過的部分容易忘記。一些考生由于長時間得不到休息,身體素質也在下降,甚至生病,這樣一來想要高效的復習,可能性不大。
2.重復著大量同樣的內(nèi)容,沒有做到精簡
考研結束之后,如果有心把自己曾經(jīng)做過的試卷、作業(yè)、資料等拿過來看看,一定會發(fā)現(xiàn)重復了大量同樣的內(nèi)容,甚至是原題。
還有一些考生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放到無限大的題海中,從做題的時間上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從做題的數(shù)量上看,面前的一堆紙張已經(jīng)說明了問題。那么現(xiàn)實中能解決了多少屬于自己的問題才是關鍵。

3.過于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
考研很少考查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而是大部分集中在理解和運用上。如果知識不能體系化,運用化,僅僅靠死記硬背的話,即便你能對考點倒背如流,考試分數(shù)可能依舊不理想。
特別是一些文科的考生,很多人覺得背書是根本出路,某某科如何背,可想而知,有這樣想法的學生在接下來備考中遇到的困難有多大。
4.沒有根據(jù)的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安排學習規(guī)劃
很多學生被動的跟著考研班、學長經(jīng)驗、或研友的復習的節(jié)奏走,自己遇到的問題沒有得到,更沒有得到解決,問題擺在那,沒有得到解決,怎么會能做到不斷的完善和進步呢?
考研競爭強度可想而知,誰能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大限度的解決,誰就能脫穎而出。
5.缺乏計劃性,學習過于混亂
考研效率備考我們一直強調(diào)要有計劃。一定要制定一份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根據(jù)這一計劃,按部就班地學習。
有些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導致學習起來,非常急躁,總想一口吃個胖子,結果導致考研備考效果非常差。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定計劃,有計劃行動才有約束。
6.資源沒有合理的運用
作為考研學生,要合理的運用資源,可供選擇的資源有老師、資料、同學、APP、網(wǎng)站、學長、研友等等?,F(xiàn)實中,你遇到的困難,也許對別人來說,不是什么難題。
但是很多人由于性格的因素,覺得一切靠自己,需要別人幫助卻不好意思表達。如果有一天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為什么喪失掉很多機會,很容易想到自己曾面對那么多好的資源卻沒有應用好。
7.心態(tài)因素的影響
很多學生由于自己學習效率不高,害怕看到考研倒計時牌,因為在很大程度上,被時間追著跑,而不是自己合理的應用時間。還有的學生由于對學習認識方面的存在不足,覺得難題、瘸腿科目就很難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