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法,行書寫不出流美、小楷寫不出大氣沉穩(wěn)、楷書寫不出雄渾;結構寫不出險絕、線條寫不出柔韌勁健、大開大合時膽怯.......你是不是這樣?如果你參透以下十個帖,以上都不是問題,你同意嗎? 一.《蘭亭序》 對于行書來講,《蘭亭序》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 行書的靈動與姿態(tài)的優(yōu)美,用筆的細膩及結構的巧妙,都值得我們一學再學。歷代行書高手無不從王羲之書法中汲取了營養(yǎng),而《蘭亭序》更是王書中,最為成熟、最為優(yōu)美的書作。 二.《薦季直表》 小字的內斂含蓄、沉穩(wěn)大氣 小楷的魏晉筆法在此帖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高古純樸,無意思矯揉造作。無大開大合,筆畫的舒展自然含蓄,好似不加任何修飾的小家碧玉。 三.《靈飛經(jīng)》 小楷的飄逸飛動、秀麗溫婉無出其右。其行筆流美不失勁健,筆意連綿而單字各有千秋,作硬筆字帖,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四.《勤禮碑》 楷書結構的雄壯、線條的柔韌雄渾開辟了書法的又一高峰! 學楷書從顏體入手,是很多書法學習者正在做或準備做的事。顏體中《勤禮碑》是最為成熟的字帖。學它,無論無論對哪個書體的雄強、壯美的表現(xiàn)都會有幫助。 五.《九成宮醴泉銘》 看似平淡規(guī)整,實則險象環(huán)生。結構的險絕、線條位置的布局最為巧妙。寫過歐體的都知道,臨帖時,好似結構了然于胸,但寫出來卻總平淡無奇,與原帖差那么點意思,這點意思卻總是難以把握。這就是歐陽詢的妙處,每個筆畫之間的位置、長度、傾斜角度都是恰到好處,挪動一分則神采皆無! 六.《雁塔圣教序》 楷書的靈動、線條的嫵媚結構的寬博令人日思夜想。 它的線條最難把握,出了靈動、少了勁健,寫出了勁健、卻往往失了靈動。嫵媚的姿態(tài)少一分則呆滯,多一分則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