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接受瑜伽練習那天起,大家就開始在思考瑜伽練習中“度”的問題。這個“度”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強度、密度和長度。從理論上講,瑜伽練習無疑是健康的自然的。然而,卻時時會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傳來。近來經(jīng)常有人問我:聽說練瑜伽會受傷? 練瑜伽帶來的傷害,有些傷害無可避免,走路還會閃到腰呢,你總不能不走路了吧?但現(xiàn)在的這種現(xiàn)象卻是超出了正常的范圍,是非正常的,值得我們注意。 如何伸展到自己的較大限度? 什么樣的動作強度對我們的 鍛煉是較佳的? 在動作保持時,一般保持時間的長度多長為佳? 過長會不會帶來負面效果? 而過短是不是效果不佳? 練習的周期該如何掌控?答案是:在于自己的實踐! 一.強度 有很多朋友在練習時非常的認真,每個動作都去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努力做到較好,而結(jié)果往往會做出超出自己的極限而過度伸展,甚至受傷。 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 朋友們的練習精神是可佳的,一點過錯都沒有。在沒有經(jīng)驗的情況下,對伸展中“度”的把握很難,這時教練的經(jīng)驗就能發(fā)揮作用了。教練通過正確的引導詞讓會員認知自己的身體,安全地伸展。 比如一些常用的引導詞 “在自己極限的邊緣溫和的伸展肢體” “練習過程中不要使用爆發(fā)力,不要借助慣性” “順其自然,循序漸進,配合呼吸” “不引起粗重的呼吸的前題下” “伸展到痛并快樂著的地方,能夠保持舒緩的呼吸”這是對瑜伽練習中強度的注釋和體悟。 如何伸展到自己的較大極限的注釋。 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心態(tài)。 許多人有一個誤區(qū),認為鍛煉就要出汗才能達到效果。況且不說在瑜伽中,在其它的運動中,這也是一個誤區(qū)。當運動強度超過了自己的恢復(fù)水平時,就會消耗自己氣血。看看專業(yè)運動員就知道了:專業(yè)運動員的平均壽命大大低于普通人的水平。 何況瑜伽體式練習是一項在整個過程中都舒緩、能保持自然的呼吸的伸展。還有一點認識也很重要,瑜伽不是用來練肌肉的,它的重點是在呼吸、在內(nèi)臟、在脊柱上。這也是其它大部分運動無法鍛煉到的地方。瑜伽練習應(yīng)該是舒服、舒適的,身心愉悅的。練習完之后應(yīng)該是更加有活力有精神才對。 累了就體現(xiàn)瑜伽課的效果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或者你不這樣認為,但順應(yīng)某些要求正在這樣做。那么我認為,這是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瑜伽沒有信心的體現(xiàn)。在瑜伽老師正確的引導下找到伸展的感覺,既安全,又有效有感覺的改善身體的狀況。 二.時間的長度 當然這個問題應(yīng)該跟不同的體式有關(guān)系和不同狀況的人也有關(guān)。我要問的是,保持的時間長度,應(yīng)該有一個適合的數(shù)吧?對一般人來說,保持自己時間超過了一定時間會不會產(chǎn)生負作用?比如肌肉慢慢失去彈性,身體過軟、無力。 瑜伽給我們的應(yīng)該是柔軟靈活,而又有彈性和活力。一味的軟和一味的伸展,我覺得是病態(tài)的。瑜伽不是軟體藝術(shù)。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這是道家中的話,用來形容身體氣脈通了之后,身體會非常的柔軟,就象新出生的嬰兒一樣軟。這和瑜伽的軟是一個概念:身體健康通達和諧自然的軟。 為什么瑜伽比較注重實踐?實踐就是實修,理論只是前人經(jīng)驗的總結(jié),那是別人的,有些東西只有自己擁有過,才能真正明白。事理曉得容易,能做到難。 三.練習的密度 對于按時來瑜伽館練習的朋友來說,這幾乎不是問題。一直在練習瑜伽的朋友一定對這個“度”有自己的體會, 即自己一天練多長時間為好? 練習規(guī)律如何? 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沒錯!但這個“序”是如何的? 一張一弛中的“張”和“馳”的度如何?瑜伽練習是緊張和放松都非常注重的,不僅僅是每個體式,每次練習,而且也包括了一段時間的練習規(guī)律。練習過頻會不會帶來疲勞和慢性損傷?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一些體會:有時每天都積極地用功練習,但進步不大或者干脆沒有進步,甚至感覺疲勞,但在休息一段時間之后,再練習時,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更有活力和能量了,原先沒有突破的瓶頸也順利的突破了,有些完成不了的動作也能完成了,有些動作也更加穩(wěn)定了。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對這個練習的密度把握有待提高。一張一弛沒有達到較佳效果,或者說是張得太緊了,放松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