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懷瓘曰:"夫書,*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zhèn)?,然而為?.其所說*用筆指的即是"藏鋒"或"露鋒"."藏鋒以包其氣",藏鋒起筆能使筆劃深厚圓潤;"露鋒以縱其神",露鋒能使筆劃俊秀生動。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一定要在起筆用筆時做到藏的巧妙,露得恰當,方能使作品氣韻生動,放逸舒展。古人說"太露鋒芒,則意不持重;深藏圭角,則體欠精神。故與其肉勝,不如骨勝,與其多露,不如多藏".晉王羲之《書論》云:"*須有筋藏鋒,滅跡隱端".黃賓虹也在《書論》中說:"落筆應無往不復,無垂不縮。往而復,使用筆沉著不浮。落筆之際應留得住墨,勿使信筆涂鴉,鋒要藏,不能露。既要有天馬騰空之勁,也要有老僧補衲之沉靜".由此而言,藏鋒較之露鋒更為重要。 所謂藏鋒,是指起筆時取逆勢而寫的用筆方式,是按照筆畫前進方向取一個反方向落筆的動作。亦稱"逆鋒","正鋒"."露鋒"指的是斜落筆或尖落筆,筆鋒入紙時,其鋒外露。"有筋藏鋒、滅跡隱端"說的即是"逆鋒起筆",取的是逆勢,是欲揚先抑的道理。蔡邕《九勢》有論:"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藏鋒點劃出入之跡,在左先右,逆回亦爾;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藏頭護尾指的即是藏鋒用筆取逆勢而達到的韻致,也正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體現(xiàn)。 從出土的早期木牘,竹牘,綿帛等墨跡看,逆鋒起筆早在殷商時期就被人們掌握運用,可見其歷史之悠遠。 從小篆《泰山刻石》來看,它上接《石鼓文》之遺風,下開漢篆之先河,用筆似錐畫沙,勁如屈鐵,筆畫囿轉勁健,猶如玉箸,其起筆收筆,都用藏鋒,"畫如鐵石,字若飛動",骨氣豐勻、方圓妙絕。"漢碑《石門頌》具較高藝術成就,其結字體勢瘦勁開張,意態(tài)飄逸自然,逆鋒起筆,回鋒收筆,運筆遒勁沉著,樸厚含蓄。清張祖翼題跋曰:"然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何來?來之于"逆勢"也?!妒T頌》以其強大的逆勢,八面出鋒,方成其雄渾奔放之豪氣。
唐顏真卿也擅于藏鋒逆勢用筆,其用筆融篆籀于楷法。無論是他的楷書《勤禮碑》《多寶塔》,還是行草《爭坐位》等都是逆勢藏鋒的楷模之作。清趙之謙的書法服膺于"逆入平出","萬毫齊力"的筆法,其取法于《張猛龍》《鄭文公》《龍門造像》《石門頌》《瘞鶴銘》等,創(chuàng)造出清新?lián)芩?、令人耳目一新?揮叔北魏書",無不得之于藏鋒逆勢用筆。 藏鋒用筆的另一特點是增添了書法作品的力度,產生了"力在字中"的藝術審美功效。筆力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衡量書法藝術的標準之一。有力度的線條能使人們心中喚起力量感,同時達到人們審美心理上的一種滿足。對"力感"的產生有兩種觀點,一種主張"力感"取決于點畫形狀,即決于控制筆鋒的筆畫形式;另一種則認為取決于書寫時人體所具有的力量能否通過臂、腕、指、筆傳到線條上,是否"全身力到".這兩種認識即要求作者要"全身力到",注重筆鋒的運動形式,從而使線條產生力度美。在黃山谷的《黃州寒食卷》、《松風閣》等作品中可看到,其一點一畫,一撇一捺,無不利用筆意的彈性取逆勢,用筆到處擒縱,筆筆凝練靈動,如舟人執(zhí)篙,逆水而行。 *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藏鋒逆勢"是技術層面上的一項基本功,雖然用筆外露也可表現(xiàn)出鋒芒直率之美,如果不掌握藏鋒用筆這一基本功,就缺乏勢和力的含蓄蘊藉,更談不上氣韻生動。近代郁錫璜說的好"賞觀蛇之噬人也,必先彎曲其首;貓之捕鼠也,必先俯伏其身,無它,蓄勢焉耳".說明了勢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同樣重要,其內涵豐富,是書法藝術的靈魂。蓋書者造形取法象形,此乃書法之本源,不可不細察焉??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說:"古人論書,以勢為先";東漢蔡邕則歸納為"九勢";王羲之謂"筆勢";衛(wèi)恒稱"書勢".說的都是書法中"勢"的重要性。 勢是書者運筆前胸有成竹的表現(xiàn),也是運筆時筆在紙面上隨心騰躍一任自然的揮灑過程中的產生,即與工具有關又與作者的學養(yǎng)密不可分。在寫字過程中,勢的體現(xiàn)須借助于毛筆的彈性,使其在受力時筆毫彎曲,及恢復原狀的趨勢,而產生筆勢。毛筆彈性越大,筆勢越強,留下的線條也就越富有主體感和力度感。作者的學養(yǎng)對書法作勢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談到書法的"勢",也就涉及到書法的人文價值和"文人書法"的緣起及書家的個人修養(yǎng)等問題。 筆墨的提高不僅是技巧問題,實質上是意念精神層面的問題,要從人格品質、學問修養(yǎng)方面下功夫。宋郭若虛說:"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生動不得不至".清李曰華說:"人品不高,落墨無法".黃賓虹說:"人品的高下最能影響書畫的技能,講書畫不能不講人品,有了為人之道,才能講書畫之道".縱觀歷代書法大家,無不都是飽學之士,或身為顯貴達官,或學有所成,或隱逸山水修心修身。包括近年許多大文人學者,雖非職業(yè)書家,亦頗具造詣,自成一體。書法富文人氣,書卷味,見學養(yǎng)于其間。這也愈加證明,只有高深的學養(yǎng),高尚的人品,高古的情懷,方能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中獲取奪人的"筆勢"。[圖片1] 書法作為**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其筆墨意境無不蘊涵著*哲學意識和傳統(tǒng)審美追求。"逆鋒"能內含筋骨,表勢出書法藝術含蓄蘊藉的美,王羲之語:"凡書貴乎沉靜";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謂之"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也,始正而末奇,內明而外潤,使玩之者無窮,味諸不厭矣";清周星蓮也說:"筆所未到氣已吞,筆所能到氣亦不盡,故能墨無旁沈,肥不剩肉,瘦不露骨,魄力氣韻,風神皆于此生。書法要旨不外也".只有在對精神層面的深層體驗和微妙體會并舉的時代,才會出現(xiàn)"韻"的大雅之聲,而在魏晉這個戰(zhàn)亂頻仍、人性覺醒、玄學興盛的特殊年代里,*書法從追求氣勢到崇尚韻致,從崇高走向優(yōu)雅,書法境界從沉雄博大轉向洞幽燭微,便是一種歷史的大趨勢,更是兩漢以來文人參與書法的必然結果。書圣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開啟了文人書法之先河,如一盞燦爛的明燈,照亮了后世書家的前進道路,也昭示了*書法固有的人文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藏鋒逆勢"用法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對線條的力、勢等因素的影響。當然,世界上的事物沒有絕對的,我們不能就此貶抑露鋒。書法"逆" "露"往往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王羲之《蘭亭序》用的是藏鋒,魏《張玄墓志》采用的則是露鋒落筆,在藝術審美上交相輝映、各有千秋。 研究書法的"藏鋒逆勢"用筆,目的在于深入發(fā)掘*書法的人文價值和藝術內涵,永葆*書法藝術的典雅純粹,探索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惟其如此,方能更好地弘揚國粹,傳承發(fā)展*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