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針對青少年兒童心理一對一咨詢疏導,快速有效對青少年心理狀態(tài),錢丹塞恩性格分析,心理情緒方面分析,得出結果后精準有效進行疏導,孩子在30分鐘內(nèi)得到真正的來自內(nèi)在的心理力量的支持,孩子狀態(tài)得到有效提升。
錢丹塞恩心理平臺專注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微信搜:錢丹塞恩 小程序 一對一解決。1466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12-28 15:47:19
贊 0
三歲孩子如果不聽話,*通過溝通和交流方式來進行教育。首先家長要多包容,因為三歲孩子往往存在著自我概念,行為有些叛逆,會對家長說不,所以,家長在教育方面不能操之過急,避免語氣嚴厲或命令式教育。
而是應該多給孩子陪伴,給孩子同等地位,這樣能夠減少其逆反心理,當然還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來增加彼此信任感。
1、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實物或動畫形象。
兩三歲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的判斷能力,還不能直接依據(jù)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等判斷語句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但若把他們喜愛或厭惡的各種實物、形象作為"外力",卻可以對其行為起到鼓勵或制止的作用,因為在這些物象當中,飽含著他們多種純潔而深厚的情感。
譬如,小孩子都比較喜歡黑貓警長、白鶴阿姨、啄木鳥醫(yī)生,討厭毛毛蟲、蒼蠅、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據(jù)小孩的情感傾向,有意識地經(jīng)常使用這些物象與他們交流,就可以進一步強化小孩對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為。如孩子睡覺不喜歡蓋被子,父母可說:"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覺了。蚊子就會嗡嗡地叫著說"唉,我的肚子好餓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點吃的吧。"孩子冬冬聽完,就會乖乖地把被子蓋上了。
2、借助小孩心目中的"權威人物"。
兩三歲的小孩常常會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向你表達這樣的意思:你這樣做不對,我們老師說應該那樣做。也就是說,與小孩接觸親密、關系親近的人的態(tài)度與行為會對他們的行為產(chǎn)生有效的引導作用。
我們不妨把這樣的人稱為小孩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但小孩對待權威人物的態(tài)度有一個特點:當他和你在一起的時候,你的話他不一定聽得進去,而不在現(xiàn)場的第三者卻有可能被當成權威。譬如在家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可能成為權威。
3、借助以小孩為"主角"的故事。
快3歲的冬冬依戀媽媽。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就哭鬧不止,幼兒園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有一天,媽媽嘗試著編了一個故事講給冬冬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事是這么講的:"有一個小朋友,媽媽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冬冬??墒?這個小朋友給自己換了一個名字,叫跟——屁——蟲,小名叫蟲蟲。因為他總是像一條小蟲子跟在媽媽的屁股后面。他到幼兒園,班上的同學就問他:"你就是蟲蟲同學吧。"冬冬想: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挺好聽的,蟲蟲這個名字多難聽呀,以后媽媽不在的時候,我再也不哭了。于是,這個朋友就又變成媽媽的好冬冬了。
愛聽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他們心目中,虛構的情節(jié)也是真實的生活,而且對故事的內(nèi)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變成故事中的主角時,他對自己在其中的表現(xiàn)就格外關注,如果大家對主角的表現(xiàn)滿意,他就會高興和喜歡,并在實際生活中體現(xiàn)主角的行為傾向;如果大家對主角的表現(xiàn)不滿意,他就反感就害怕,并在實際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為傾向。這種說話方式在運用過程中有極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3歲孩子不聽話教育方式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目前寶寶處于探索世界的階段,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所以不會任何事都順從大人。這個時候大人要心平氣和的和寶寶交流,什么事是對的,什么事是錯的,不要打罵孩子,以防造成寶寶心智發(fā)育受損。
2、多陪伴寶寶,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孩子接受了大人的管教才會更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