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Spark 是DJI目前最小的一臺飛行器,它炫酷的掌控功能深受大家的喜愛,這也是大疆在人機交互和機器視覺上的又一創(chuàng)舉。——慧飛無人機應用技術培訓中心(Unmanned Aerial Systems Training Center,UTC),作為大疆創(chuàng)新的全資子公司,肩負安全飛行、專業(yè)飛行并服務于萬眾的責任。依托于大疆創(chuàng)新的平臺,慧飛專注于無人機在各行業(yè)的應用技術,為客戶量身定制專業(yè)課程,讓學員將先進的無人機技術應用在工作中,獲得領先的效率、安全性與成果。
手勢控制
那么, “曉” Spark是如何實現掌控功能,服從手掌操控的呢?今天,疆叔將為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解密:
3D傳感系統
實現這一功能主要得益于機身前方的3D傳感模塊,該模塊能夠發(fā)射特殊波長的紅外光波,同時接收反射光波。
系統實時比對發(fā)射和回收的光波相位,通過算法,實時建構手掌的三維模型。并通過分析手掌的姿態(tài)和運動,將其轉化成控制指令,從而實現掌控的功能。
高效的壓縮感知技術
在“曉”這樣細小的嵌入式系統里,實現復雜的實時交互數據計算,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
DJI通過更高效的壓縮感知技術,在不降低感知能力的前提下,排除了畫面的無關信息,集中采集關鍵點信息;藉此把目標識別和環(huán)境感知的能力大幅提高,讓“曉”能實時而流暢地辨識和感知前方立體環(huán)境和用戶。
圖像識別系統
為了提高“曉”的手勢辨識精確度,我們用上百萬張的圖片來訓練它的圖像識別系統,大幅強化了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的識別率。
紅外感知系統和單目相機的結合
考慮到“曉”緊湊的機身,我們把下視視覺系統,改為體積更小的紅外感知系統和單目相機的組合,當檢測到手掌位于飛行器下方,就能掌上降落。
視覺里程計
“曉”更是采用了先進的視覺里程計 (VisualOdemetry) 算法,結合單目視覺、紅外測高和陀螺儀等傳感器多維數據,讓飛行器的定位更準確、飛行時更為穩(wěn)定。
以上就是“曉”實現智能掌控的主要技術點,小身型、大身手,機器視覺技術帶您體驗更多飛行樂趣。
我公司提供優(yōu)質的無人機整機銷售及作業(yè)集成服務。已經形成覆蓋行業(yè)應用軟件開發(fā)與服
務、計算機系統集成、咨詢服務等多個層面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信息化服務及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化支撐。也可去我司現有的分公司直接咨詢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