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學英語就是背單詞。
孩子背了很多單詞并不意味著就能把英語學好,因為死背單詞,不會運用,不會用英語思維和表達,背再多單詞也沒用。孩子天生喜歡故事,如果能讓他們在原汁原味、生動有趣的英文故事中浸泡,他們不僅能自然吸收英語詞匯,還會覺得英語學習很有趣,從此真正喜歡上英語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誤區(qū)二:學英語要從音標開始。
實踐證明,音標教學只能教會學生一個詞作為詞典里的詞目怎樣發(fā)音,不能教會學生見到一個不認識的英文詞如何去念。絕大多數(shù)人學會音標后只會念音標,不會像英語*人那樣一看就會念。在英美等英語*,學校里不教音標,而是從小要學拼讀規(guī)律(phonics)。一個英國*生可以認上萬個單詞,靠的就是掌握了拼讀規(guī)律。英語是拼音文字,70%以上的英文單詞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有規(guī)律,如cake、make、take、wake等,只要掌握了這些拼讀規(guī)律,以后再見到類似的單詞自然就能拼讀出來,這叫拼讀規(guī)律教學或自然拼讀法。實驗證明,這種方法是極其有效的:首先,它符合英語文字的特點和規(guī)律;其次,采用這種方法學習單詞,可以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不僅學得快,而且記得牢。
誤區(qū)三:要學好英語必須大量做題。
要學好英語必須大量做題嗎?孩子們天天在做題,做了大量題,結(jié)果學好英語了嗎?這個問題值得反思。認為只有多做題才能學好英語,實際上是英語學習的一大誤區(qū)。做題是對學習效果的一種檢測,是一種應試行為,對提高考試成績和技巧的確有一定幫助,但對真正學好一門語言意義并不大。因為要真正學好一門語言,靠的是“積累”,沒有積累,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不可能形成語感,不可能真正學好一門語言。調(diào)查表明,我國學生在英語*上花的時間是最多的,但收效卻是最小的。究其原因,老師、學生天天搞題海戰(zhàn)術(shù),在題上花了大量時間,結(jié)果學到頭來,考試似乎還能應付,但英語并沒有真正學好。見面時用英語打個招呼還可以,卻不能自然地表達思想。更為嚴重的是,題里面有很多錯誤的選項,這些錯誤的選項會對孩子的語言輸出造成嚴重干擾,難怪說出來、寫出來的英語總是帶有*式英語的味道。
誤區(qū)四:聽寫時老師或家長說中文詞讓孩子寫英文詞,或者,說英文詞讓孩子寫中文詞。